摆脱身材“评判”!央媒新闻揭秘全红婵“体重增加”后的真实状况
先被捧上神坛,接着又被狠狠摔下,经历了“造神”到“祛魅”的那一番反转,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里面有多辛酸。
先被捧上神坛,接着又被狠狠摔下,经历了“造神”到“祛魅”的那一番反转,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里面有多辛酸。
大家喜欢她,一方面是出于慕强,她在那样大型的国际赛场上却丝毫没有胆怯,跳水时的动作更是获得了满分。
本文内容均基于网络公开信息梳理,笔者未作任何主观定论。事件时间线与相关细节均来自媒体报道,真实性有待考证。望读者理性讨论,避免人身攻击与网络暴力。若内容存在版权争议或事实误差,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网络环境需共同维护,切勿传播未经证实的揣测。
网友们的恶意来得比台风还猛烈,有人直接在评论区写"小学学历读重点大学,这是对努力学习学生的侮辱",还有人说"她连拼音都不会,怎么能上大学",更过分的是,竟然有人翻出她几年前的照片,用放大镜一样的视角对比她的身材变化,各种冷嘲热讽
当全红婵站在暨南大学开学典礼上的照片被传到网上,没想到最先引起讨论的,不是她作为奥运冠军进入高校的励志故事,而是有人盯着她的脸说“认不出来了”“是不是要退役了”。
见惯了娱乐圈的流量反噬、人设崩塌,但这次全红婵因体型被网暴的事,还是让我忍不住了,咱们对运动员的苛责,是不是早就过了火?
全红婵这丫头,从东京奥运会一跳成名,到巴黎奥运会再拿金牌,现在又迈进大学校门,这事儿最近在网上闹得挺大。2021年她在东京奥运会上拿下女子10米跳台金牌,那时候才14岁,动作干净利落,水花压得死死的。三年后在巴黎,她不光卫冕了单人金牌,还和陈芋汐一起拿了双人金
其实作为国家级运动健将,她每月能拿到1500元的固定补贴,一年就是18000元,年底还有10000元的一次性补助。而且自从她火了之后,家里又开直播带货,做生意,按道理来说她这个年纪是完全不缺钱的。
9月迎来了开学季,在这个热闹的开学季,暨南大学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生。
捧上神坛再高高摔下,“造神”之后再“祛魅”的反转,只有被动的当事人深知其中苦楚。
或许没有人能够逃脱“人红是非多”的命运,就拿在巴黎奥运会上一战封神的全红婵来说,她在7天之内一举拿下女子10米台单人和双人两枚金牌,这样的成绩任谁看了都不得不感叹一句“硬气”!
全红婵入学后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开始对她的身材大肆批判。
9月13日暨南大学秋季学期迎新日,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就提前来到了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办理入学报到了,报到时她还不忘拿着“忠信笃敬”和“983大学”的KT板拍照打卡。
可就在许多人为她的成长感到骄傲时,一些刺耳的声音也随之扩散开来,有人说她发胖了,有人嘲讽她没文化,还有人质疑她是混文凭。
从流传的照片中就能看出,全妹是在“C位”,而且还是紧挨着学校领导,看得出来,全妹在学校很受重视!
从跳台到大学课堂,全红婵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从“天才少女”到“新晋大学生”的切换,速度之快足够让人惊讶,也让外界明白她的重心悄悄发生了位移:竞技成绩不再是唯一坐标,成长本身才是。
“全红婵因伤退出世锦赛”的公告冲上热搜。 中国跳水队无奈批准了这位18岁奥运三冠王的退赛申请,她的脚踝积液量达到正常人四倍,肿得“像馒头一样”无法穿进运动鞋;腰椎磨损程度堪比40岁的体力劳动者,医生警告若继续训练可能面临瘫痪风险。
三岁那年冬天,她穿着薄棉袄,被爸爸放在南通乡下外婆家门口,头也不回地走了。
在体育事业的星河中,总有一些运动员的成长故事,能让人心头一暖——不是只有耀眼的奖杯,更有藏在细节里的专注与清醒。全红婵,这个从广东湛江乡村走出来的18岁姑娘,14岁在东京奥运跳台划出“满分弧线”,18岁背着印着校徽的书包走进暨南大学校园。她的每一步,都踩着汗水
1995年那个冬天,三岁的她穿着单薄棉袄,被父亲丢在南通乡下外婆家门外,土坯房漏雨,晚上冻得蜷缩在被窝里哭,外婆心疼得把她搂在怀里,用体温给她取暖。